期货交易自动化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9|回复: 0

也谈VISA和银联之争:卡组织、银行和持卡人的利益如何平衡?3 - 金融行业 - ITPUB论坛-专业的IT技术社区

[复制链接] |主动推送

285万

主题

285万

帖子

85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553710
发表于 2022-9-11 08:4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说不清、道不明的银联和银联商务
对于绝大多数持卡人来说,他们分不清,也不关心这两者的区别。而我认为现在出现的许多问题其实就在于这两者的“关系暧昧”。银联作为国内银行卡的管理机构成立之初,我理解是为了解决各家银行收单环境不能互联互通的“难题”。但在VISA等国际卡组织的“热心帮助和教育”下,推出了国内的银联卡规范,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国内的卡组织”。其实这是一件好事,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要一个高度发达的银行卡体系来完成电子化交易的进程。但银联的第二个做法,成立一家完全控股的下属机构-银联商务,专门来发展特约商户和布放POS,是个值得商榷的做法。银联商务是一家银联控股的商业企业,是作为公司化运作的企业。它得到的是银联对它的完全市场垄断保护,即银联把人民银行赋予的发展银行卡收单环境的职责,完全变通为商业利益。从银联制订的“811”刷卡手续费分配方案,到现行的“721”分配方案,都对银联商务有着根本的收益保障的。银联商务在对外发展商户时也总是对商户说他们是银联,强调自己国家行政职责,而从不提自己是银联下属的商业企业。由于银联商务在发展商户时需要为商户解决银行卡结算账户,他们也更愿意和一些中小银行合作。中小银行大多成立时间不长,需要大量扩展客户,对银联商务的“主动”合作比较热情,银联商务较易在合作中获得主导。这一点是银联商务在于工中建农等大型国有银行合作中难以做到的。在最初的几年,银联商务的特约商户拓展和收单业务得到了高速的发展,也确实推动了国内银行卡的发行和收单环境的建设。通过银联的收单交换平台和银联商务的收单POS从根本上解决了国内银行卡跨行交易的渠道问题。推动了国内银行卡的发卡,基本实现了国内一线城市和主要二三线城市持卡人的刷卡支付。
银联与银行的特约商户之争
大家都知道银行间的竞争主要是开户商户的数量之争。早年银行间有一句名言:“存款立行”,基本上银行的各级员工均有每年完成多少存款的考核指标,甚至在一些中小银行,要当上支行长,手头没有几个重量级的关系户,是不可能的。现在我们仍然能看到银行的网点挂出“祝贺xx行存款突破xxx元”的横幅。据我所知,一些支行的级别取决于支行的存款额。因此,银行和银联间对于特约商户的竞争一直就没有停止过。按照银联的操作手法,特约商户都统一由银联发展和管理,这样银联就拥有了商户资源的绝对控制权。哪家银行和银联关系好,银联就推荐商户在那家银行开结算账户。银行不得不“陪着小心伺候”银联,银联商务也跟着沾光。银联在很多地方也确实风光了一阵。商户是银行的根本利益所在,任何银行都不可能容忍被第三方控制自己的客户资源。几大国有银行,逐渐从暗中发展商户到“明火执仗”与银联争夺商户,发展自己的“间联”POS收单渠道。尤其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大型商场成为银行争夺的主要客户。银行为了争夺客户,在业务组合创新上狠下了一番功夫。原先大型商场开业均要自己投资采购一批收银机,这是一笔不小的投资。现在银行已能为商户投资购买其需要的收银机,并在收银机上实现银行卡刷卡功能,不需要再另外布放POS设备,这叫“MIS POS改造”。不再需要收银员再手工输入刷卡金额,真正做到了收银结算和银行卡的联动。这笔投资通常都在数百万之多,和商场合作的银行当然不会赔本赚吆喝,他们可以通过收取商场银行卡刷卡的手续费获得长期的收益,尤其是可获得其他银行的银行卡跨行结算费用,而且这也是和商场需要在他们行开设结算商户一起作为合作的条件的。从我了解的情况,这样的合同一般都是签3-5年的,听说好的商场,银行一年就能收回投资。难怪银行抢着给商场投收银机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期货交易自动化论坛

GMT+8, 2025-8-30 01:45 , Processed in 0.11200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