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交易自动化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4|回复: 0

[转贴]IBM的垄断策略及其对我国金融IT业的深远影响 - 金融行业 - ITPUB论坛-专业的IT技术社区

[复制链接] |主动推送

285万

主题

285万

帖子

85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553710
发表于 2022-9-11 09: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BM的垄断策略及其对我国金融IT业的深远影响
「内容提要」IBM的垄断深度广度比微软有过之而无不及——之所以没有象微软公司那样引人注目,是因为它的市场在商业领域“深水区”、产业链的中高端,非专业、商业人士一般少有机会接触。IBM的垄断是核心的‘国家战略垄断’。在我国,IBM则是绝对的垄断,比如目前,我国各大银行,其核心业务平台和正在兴建的全国各地的数据处理中心,100%的安装和使用IBM大型机软硬件系统,又几乎100%的购买IBM的“服务”。它还享有“连我国的天然垄断国有企业都难以企及的”这样那样的“超国民优惠待遇”。某个产业或行业严重依赖外资,则不仅受垄断带来的外部不经济,还将严重威胁国家经济安全,不能不引起重视!

    以下文字基于对 二等公民 起诉IBM招聘用工陷阱一案(事情经过、一审判决见附文 IBM的制度化招聘用工陷阱 )的深入调查和相关领域专家的学术观点, 特别感谢 IBM提供的证据和充足的资料。本文只对IBM、这个在IT业的 金融技术 领域具有绝对垄断实力的跨国公司在我国的部分经营行为做初步的分析(详细参见 IBM的垄断策略及其对我国金融IT业的深远影响 一文);众口难调,仅供所涉及各方参考。
    下面补充几点该案李文对IBM反驳的反驳:
    1) IBM深圳分公司 ,全称和注册名为 国际商业机器(IBM)深圳有限公司 ,是IBM在我国设立的开发中心之一。
    DBS项目组 :IBM和星展银行(英文缩写:DBS)签订了一个标的近50亿元的服务合同,由香港IBM负责;为节约成本,部分非核心业务 外包 给深圳IBM,深圳IBM因此设立的项目组。深圳IBM并未将该项目组中的项目再外包给其他公司。
    2)李文从不认为自己是什么 IBM公民 ,更没有真正接受IBM,而且当时已经明确拒绝到期 转正 !当时他出于景仰, 拜访 IBM 这只下蛋的母鸡 ,一心 朝圣取经 却有不该也不想知道的 意外发现 ;可以说,当时李文几乎以 创业者 的态度投入了工作,才导致那场大手术。当时李文以为,跟这种 大腕级 的跨国企业是可以缔结 传统的信用高级形式 .否则,很难解释在短短四个多月内,他就几次被迫提出辞职。现在就是从法律角度研究李文和深圳IBM之间的劳动关系。
    IBM与CONTRACT们的纠纷,根本不是什么 价值观 和 认同感 的问题,所谓的 文化差异 只是 侵占利益 的 遮羞布 而已,是它们用来误导公众、转移视线的法宝。所有的CONTRACT都是称职甚至超值的,而且,普通的REGULAR和CONTRACT的关系是融洽的,普通劳动者之间能有什么利害冲突呢?除非有极个别的 害群之马 经过授意,肥一己而损众人,刻意制造等级差别,为IBM的 新人事政策 搭桥铺路。
    而且,IBM还是个 中国通 ,它贯通中西,在我国内部采用美国企业的严格管理,为达到占领和垄断市场的目的,却换了一副 本土化 的 和善面孔 , 左右逢源 ,比中国的企业和个人更善于运用中国的 传统文化 . 3)在外企中是否普遍存在类似情况?我们没做过调查,不敢做任何不负责任的评价。但是说IBM是所有 外企的代表 ,那也太抬举它了,还恐怕因此 错杀三千 ;至于有人说IBM是 美国精神 的体现,就肯定贻笑众人了:IT人都知道,在美国企业界,IBM素来以保守和官僚作风著称。也正因此,这头 霸王龙 在八九十年代经历了一次生存危机;而此时,正是一大批IT企业冲破了IBM的垄断防线和技术壁垒,才引发了一场 IT革命 ,带来了整个行业的竞争、繁荣和发展。(详细参见下文 IBM简介 )
    还有一种很有代表性的声音: IBM在美国好好的,一到中国就变样了——都是中国人自己搞坏的! 先不探寻这种观点的历史渊源,就顺着它想想:一向 因循守纪 、 照本宣科 的中国人,有没有本事 搞坏 外来的强势资本制度化的管理框架结构呢?这回,人家可不是 从马上打过来 的!可这回IBM自己闹出的 内部管理问题 真的不关中国人什么事!至于后来如何,那就另当别论了!
    4)毋庸置疑,猎头易询公司的行径是极其恶劣的!然而, 笼罩在神秘和圣洁的光环下面 的IBM才是真正的 教父 !
    IBM的 垄断价格 :从法庭上IBM提交的证据可以看出,IBM开给 代理商 的软件工程师每人月的 价格 ,按业内普遍行情,仅相当于银行付给同类中小企业的1/3,也仅相当于同类中小企业间 租赁价 的2/3不到!至于银行开给IBM的价格就不大清楚了,但我们都知道,IBM的是 最贵的 !
    做个简单的加减法:那时李文刚毕业两年,是那批CONTRACT中最年轻的,他跳槽前后工资基本不变,扣除他的工资后那点钱所剩无几,如果再交齐 四金一险 ,恐怕 代理商 们得自各儿得贴钱了——IBM或许会辩称李文身价比较高,可其他的绝大部分都是资历更老的软件工程师。代理商们靠的就是赚 差价 ,即使其自身再有实力,也不可能当冤大头,所以只能 拣软的捏 ,打CONTRACT们的主意,从工资、奖金、假期、社会保险甚至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等上动手。
    起初,李文还对IBM心存敬意,抱着幻想,更愿意相信这只是极少数不良猎头和IBM个别经理人的从业道德问题;甚至,他还提前几个月通知IBM做好应诉准备, 把自己摘干净 ,并期望它能对易询这个扰乱市场规则的害群之马 略加管束 .(从一开始,李文就发现了易询和IBM的一些 小问题 ,所以他通过努力争取到了它们的 承诺保证 和 人格上的尊重 ;另外,当时他郁于见识,还一直从朋友的角度, 苦口婆心 的劝易询的负责人 适可而止 ,免得到头 伤及自身 ……可是事实证明,这个易询的负责人根本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子和无赖,从头到尾都是他在死心塌地的配合着IBM!)
    后来一连串铁的事实证据、IBM的一系列 精彩表演 和对IBM历史的进一步了解才让李文彻底 醒悟过来 :IBM并非 值得尊敬的骑士 ,更不是什么 体面的绅士 ,其行为之 大失水准 ,足让李文 跌破了几副眼镜 .这一切根本就是IBM一手操纵、精心设计的 制度化 招聘陷阱:IBM利用其垄断实力,扭曲猎头和 人才租赁 市场,对其员工合法权益甚至 身份 进行无情剥夺,以致引起CONTRACT们的 自发性抵抗 ;而它和易询们背地里达成 慕尼黑协议 ,互相担保、互打掩护,结成攻守同盟,早做好了推脱抵赖的准备(在法庭上作为证据出示的它们的协议中还规定,一旦出事,易询必须出来挡箭;这样IBM就可以 金蝉脱壳 、毫发无损了)。
    数据还显示,易询的 价格 要比其他代理商要高,而这些代理商里面也就它最 黑 !还据其他CONTRACT们说,深圳IBM 员工风潮 时,他们曾屡次向易询索要其代缴代扣个人所得税证明,但它无法提供。然而,现在 它易询又回来了 ,而且更加 趾高气扬 起来,大扮 黑脸 ,给IBM提供种种 证据 ,并大力配合着 封杀 李文,进行恐吓威胁、人身攻击。当然,易询只不过是IBM伸出去的 最长的那只触角 ;要对付它并不难,只要打工者 用脚投票 ,一致 杯葛 它,自然就缩回去了!
    5)IBM(中国)公共关系部王桂馨女士说她们 并没有接到深圳南山区法院的传票。 此话属实——显然,IBM美国总部也应该没接到深圳南山区法院的传票。至于王女士又说: DBS项目是我们完全外包出去的一个项目,项目的运作,包括人员的招聘和使用,与IBM无关。 这就令人不解了: 苹果 只是从左手交到了右手,除非 深圳IBM 是 冒牌 的;这是否从另一个侧面证实:在IBM庞大的帝国内部,不但员工分成几等,而且各公司也有层层等级、嫡庶之别?
    质疑:
    在我国,IBM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制定所谓的 人才租赁 政策,逃避 企业公民 的责任义务,同时打压国内同类竞争企业,侵吞市场份额,却要我国的市场和法律 削足适履 来迁就它、 适应 它,这是什么逻辑?为什么它在美国欧洲不能推行这种大规模的 人才租赁 ,而到了我国就可以毫无顾忌?IBM这种 灵活经营 行为合法吗?从箱子底下随便翻出的旧牛仔裤就可以宣称这是 制度创新 吗?它跟国内外通行的人才租赁、猎头行为和项目外包有何本质区别?我国同类竞争企业为什么不采用或加入这种 新的 人力资源管理 潮流 ?采用后是否将加剧人才的流失而导致更严重的后果?这是市场公平竞争吗?
    哪些类型的公司在支持着IBM这项政策?这些公司为什么 放弃 猎头和项目外包这两种更有利可图、更专业、更规范、更具 可持续发展性 的 阳关大道 ,却来挤IBM的 人才租赁 独木桥呢?它们的发展模式正常吗?这是不是由于市场在IBM垄断规则扭曲情况下的一种无奈选择呢?市场回归正常竞争状态后它们的定位应该是什么呢?IT从业者的工作强度已经够出名了,难道IBM的IT人才 利用率 和基于IT人才的 服务 经营策略的 利润率 还不够高吗?以牺牲劳动者利益和人才战略为代价换取IBM的 人力资源消耗型经济 投资值得吗?我国加入了WTO,做为一个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在残酷的市场竞争面前,我们有什么理由和必要做任何的 权宜 和退让?
    谁,才是这场博弈中的 真正赢家 ?
如果IBM 心中没鬼 ,为何采用 代理商 和CONTRACT(即合同工)的叫法迷惑大家,把猎头行为和它所谓的 人才租赁 混淆在一起?既然是 人才租赁 和 钟点工 ,为何不事先说明,反而事前事后言辞暧昧,极力加以遮掩? 既成事实 后,IBM在遭到CONTRACT们联合抵制下又为何处处加以掩盖,并公开承诺给予 平等待遇 ,还百般拖延,包庇易询?

    IBM说CONTRACT们是 代理商 易询的员工,那为何这些 员工 以前都不在易询上班,而是陆续临时从别的软件公司甚至IBM的客户那里挖来的?易询 出局 后,这些 易询的员工 为何不回到易询公司,反而马上被遣散?又那么 巧合 的全体成了 K公司的员工 然后再 派遣 到IBM 提供劳务 呢?
    为何李文一起诉,深圳IBM就把DBS项目组的所有CONTRACT都 转正 了,而其他项目却保持不变呢?而所有这些,为何做为劳动关系中享有 对等票数 的一方的劳动者事先并不知情也没有讨论决定权,就可以对他们随意进行 买卖 ?
    黑猎头易询为何从深圳IBM公司 出局 了?为何它和IBM在全国都还有 紧密合作关系 呢?李文起诉后,易询为什么反而 卷土重来 了呢?
    ——这是IBM和它的 代理商 怎么联合精心策划的 慕尼黑 ?
    又为何没人起诉,CONTRACT们的出差补贴,IBM拖了9个月就是不给,而且也没给 代理商 ?如果没有舆论,这批 闹事 的CONTRACT们的命运最后又如何呢?为何李文已将近一年被挡在 金融IT业 的求职大门之外?如果背后的 黑手 不是IBM,那还能有谁呢?IBM到底如何精通我国的传统文化并活学活用呢?
    然而,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驱使李文把IBM推上被告席的最重要动力之一竟来自 IBM本身 !而且主要的 动力 源自于其内部深层,而非 边缘区 的REGULAR和CONTRACT.正是IBM们把李文一步步的推到 火坑旁边 !IBM这个 国际知名企业 ,顶着神圣的光环,处处彪炳 诚信、高效、人性化 ,在处理这起小小劳动纠纷问题上,却一反常态, 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不惜名誉受损,宁愿花费更高昂的代价,也要维护它这个 美丽的错误 ,这背后究竟有多大的利益?而它表现得如此霸道、 无赖 和有恃无恐,它的真实面目是怎么样的? 冰山一角 下到底隐藏着什么?
    我们的目光无法穿透IBM帝国的重重堡垒,只能根据IBM提供的证据和公开的资料以及我们所能看到的事实做出推断和猜测。也许,IBM已经从 局外人 郭士纳先生身上尝到甜头,得到启发,准备随时随地推广经验吧?现在,既然李文和那批卷入 员工风潮 的 钟点工 们和易询被抛出来 问路 ,那IBM又有什么新的危机要转嫁?它到底在 试探 什么?接下去它还要使出什么更厉害的 杀着 ?这是不是IBM导演的好莱坞版的 黔之驴 ?难道它们不惜代价,就是想通过这个官司把它们的这种不规范的经营行为公开化、合法化,变成有案可稽,以后就可以 横行无忌 吗?这一切当真就如IBM所愿,尽在它的控制掌握之中吗?
    在这里,我们不应该怀疑IBM的实力,因为,IBM集团仅在我国部分的规模就不下于国内其他同类企业的总和,而且,做为顶级跨国公司—— 超政权组织 ,它还享有 连我国的天然垄断国有企业都难以企及的 这样那样的 超国民优惠待遇 .因此这里我们无法把我国IT行业的同类公司和IBM相提并论,也不能简单的 一刀切 ,对IT业界普遍存在的项目外包、猎头行为和人才租赁做孰优孰劣的比较——显然,IBM的 人才租赁 是 独树一帜 的,它通过 人才租赁 攫取的利润要比 项目外包 多得多,而且还有 一石多鸟 的功效(下文IBM的人才垄断连环策略、IBM悖论与桶模型和反思中将做详细分析)。
    所以,我们只能也必须把IBM这个 中国通 做为 特例 ,研究它在规模、技术、管理和客户资源的绝对优势下,在我国相关IT领域推行的垄断策略、 品牌传销 、如何影响并制定市场的运行规则、我国部分同类中小企业的 行星化和陨落轨迹 以及这些在所有可能的领域产生的连锁反应和深远影响。
    经济的繁荣意味着更多的路径选择和市场的规范整治良机;完全可以这么说,IBM的 人才租赁 政策对它而言无疑是 霸王龙 插上有力的翅膀,对我们的市场经济来说却是多出了一条丑陋的、摇摆着的、沉重的尾巴!为何不一刀割去,反而留着 尾大不掉 呢?
      希望:
    该案已进入漫长的二审等待中,结果虽然尚未可知,但是,该案结果带来的连锁反应和影响却是可以预见的。借此,我们希望:1)引起广大劳动者的警惕和公众的注意并积极伸出援助之手,我们希望能在舆论和法律的多种方式和途径上得到有力支持!重重的阻力和包围,就凭李文一个人实在是力不从心。 既然已经‘跳出来'了,要是半途而废或者最后把事情办砸就太对不起自己和大家了! 李文说, 不过,还是有点回报的,比如上诉后其他同事欠款的立马报销和那些CONTRACT同事的’集体转正'——要是IBM把所有的CONTRACT都‘安抚'了,这场官司也算值回票价了! 2)同时,间接受损害者如国内同类中小企业——IBM的竞争对手甚至客户也应当有所警觉,积极应对技术骨干的流失和IBM的 蓝领佃农化 策略导致的人力资源的整体损失。
    3)我们期待有关部门能高度重视,也发挥我国法制建设的 后发优势 ,主动立法或借舆论推动,尽快出台和完善细化相关的法律如反垄断法和劳动法等,规范市场以确保该行业的充分竞争,为我国同类中小企业争取一个 法律生存环境 ,让它们象微软、英特尔、ORACLE和戴尔等美国以前的小公司一样,有平等机会成长壮大而不致全军覆没,并及时调整人才战略,防止人力资本市场不正常的 逆向流动 .
在对话中,原告李文自称 是个胆小自私、畏首畏尾的一介匹夫、小人而已。 做为一个‘理性经济人'、先进企业文化的追求者,’冒天下之大不韪'跟IBM帝国‘对抗',怎么样都不划算;因此,费了好大劲才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然后再回头说服亲友 . 本来一心做技术混口饭吃,现在突然转换角色做‘刁民',只好乘着被IBM们’封杀'、无从就业的闲暇,补习有关知识,把‘小人'做得尽量’专业点'. 那么,到底是哪里来的力量驱使这么个 小人 自毁前程,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还冒着被 脸谱化 的危险, 跳到火海中取区区几个烧焦的栗子 ?到底是什么东西值得他如此 大惊小怪 , 揪着条小辫子不放 ?这,才是本文的最大关注点。
此帖已经看过了,ISSC这事做得确实不怎么样。二等公民阿。
我最反对人才租赁和人才外包了,做IT的就像牲口一样被贩卖,自身权益得不到保障。
建议同学们都学习学习,避免效尤。
易旬是比较黑,这个我知道,本来这种用工方式是正常的,但是那些黑中介打着IBM的牌子在招人(有可能是IBM某些人的默许下),这样被招聘人员的期望和实际得到的结果有很大的差距,并且和IBM普通员工一起工作,待遇的差距也是明显的.被招聘人员就有受骗上当的感觉.
前面有TX提到不合适就找下家的问题,黑中介给驴前面调一根草,说: 好好干,表现好给转正 .但是太难了.因为,如果人员转正,黑中介就没有钱赚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期货交易自动化论坛

GMT+8, 2025-9-6 11:55 , Processed in 0.08402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