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交易自动化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1|回复: 0

宋鸿兵:金融海啸第二波即将登陆((转载) - 比特币今日价格

[复制链接] |主动推送

285万

主题

285万

帖子

85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553716
发表于 2022-9-11 08: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金融海啸第二波即将登陆
在未来6个月的时间里,国际金融市场将极有可能再度积累危机然后以突然的形式爆发,这次危机冲击的主要方向将是欧美的大型商业银行体系!
□ 宋鸿兵/文 环球财经研究院院长
金融海啸是否存在第二波?这已经不是问题。我们首先必须弄明白的问题,是为什么会爆发金融危机?
是政府监管问题吗?是华尔街的过度贪婪所致吗?是评级公司失责失职吗?是金融机构杠杆比率过高吗?是次级贷款人欺诈吗?我们可以将这个单子拉得很长,这些答案都有道理,但都不是最根源的问题。
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并非是一系列偶然与巧合的后果,而是一场酝酿已久的全球范围内经济结构严重失衡的总的清算。造成这种世界历史上罕见的经济结构严重扭曲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美元的过度发行,美元逐年放大的滥发趋势将世界经济体中各种潜在的危险因素逐渐聚集起来,在经历了长达30多年的缓慢恶化过程后终于濒临无以为继的状态,危机终于爆发了。
这场危机的本质是一场美元体系的重大危机,它不同于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历次经济衰退,无论这场危机以怎样的方式落幕,世界都再也不会是从前的格局。从世界经济发展模式到国际贸易分工,从全球货币机制到金融市场重建,从国际关系均势到地缘政治版图,从新能源革命到绿色时代的来临。这场金融危机对现有世界格局的冲击将不亚于一场世界级别的战争。
金融危机的根源:美国负债过度导致的支付危机
1971年,美国单方面废除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从此,美元的发行既不受黄金的刚性制约,也没有国际机构的软性监督。美国开始走上一条放纵美元发行,利用其世界储备和结算货币的特权地位,尽享向全球征收铸币税的惊人利益。
如果说绝对的权力必将导致绝对的腐败,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美元。美元的特权在为美国带来巨大的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副作用。
一方面,靠印美元就能享受别人的劳动成果,这种不劳而获的快感就像吸毒上瘾一般,逐步瓦解了美国自立国以来所秉持的清教徒精神和节俭刻苦的社会道德伦理体系,违背了努力勤奋创造财富的“美国梦”精神,滋生和纵容了整个社会的鼓励投机、崇尚奢华、放纵消费、寅吃卯粮、自我膨胀的恶性观念,腐蚀了社会新生世代创造真实财富的热情,日益掏空了美国积累了200年的社会财富。
另一方面,在出口美元纸币去换回世界商品的过程中,必然积累大量的赤字和负债,越来越大的债务规模和利息支出成本,从根本上削弱了美国的国力,为弥补亏空只能加大印钞规模,从而导致社会财富分配不均日益严重,中产阶级债务压力逐年增加,而收入水平远远落后,家庭财务状况越来越脆弱,支付危机隐然成形。
美国国债、地方政府债务、企业债、金融债、私人债务总规模已达53万亿美元,并且近年来在以每年9%的速度上涨,而且是以利滚利方式增加,而美国常年可持续的GDP增加速度仅有3%。因为债务成本增长始终高于国民收入的3%的平均增长率。从1980年开始,美国总债务(而不仅仅是国债)占GDP的比重连续攀升了近30年,从163%飙升到目前的370%,美国社会已处在高倍杆杠运作之下。整个国民经济最终将无法承受如此沉重的债务本息压力,从而导致最后的崩盘。
除了上述明确的债务之外,美国还积累了数目庞大的隐性债务。社保基金隐性负债达13.6万亿美元,医疗保险隐性负债则是个巨大的社会炸弹,高达85.6万亿美元,此外,联邦雇员隐性负债达4万亿美元,政府医保隐性负债达2.7万亿美元,政府的总隐性负债高达102万亿美元。如果把美国全民负债与政府隐性负债相加,总额将高达155万亿美元。而美国的GDP却仅有14万亿美元左右,2008年美国GDP的增加约4000亿美元,而债务利滚利的增加值为4.7万亿美元。庞大的债务已经成为悬在美国头顶上的巨大无比的债务堰塞湖。
因此,支付危机的爆发只是时间问题!
金融危机的形成:支付危机导致违约危机
如果说负债过度导致了支付危机,那么支付危机将引发大规模信贷违约发生。所以判断信贷违约高峰期就成为预测金融危机的重要指标。
金融海啸的第一波,集中发生在美国按揭抵押市场,因此判断按揭抵押贷款市场的违约率成为一个最为关键的依据。这也是我们2007年年初对次贷危机发展预测与危机发作时间高度吻合的原因。
通过对2007年美国按揭贷款利息调整的时间表,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次贷危机从发生到恶化的主要时间点。图中的纵座标,代表每个月的利息调整规模,横坐标是时间。从这张表上我们可以清楚看到,2007年2月开始出现了第一批大规模重设,全球股市在2月份暴跌出现(即让市场人士记忆犹新的“2·27股灾”)。根据这个调息曲线,我们当时预测认为第二个高峰发生在2007年9、10月份,这个时期出现了连续2个月左右的调息,而且规模更大,涉及到上百万家庭。实际上在8月7日爆发次贷危机。在当年9月份,我们做出的第三个预测,是在2007年11月份将会出现一次2007年最高的调息高峰,全球金融市场将再度发生暴跌。
利率重设就是可调息贷款(ARM)头三年由于锁定利息,只有1%、2%。到了第三年开始随行就市,进行调息,那时参照伦敦银行拆借利息,当时是5%,那给他最优客户贷款加三个点是8%,给次级贷款人还要再加二到三个点。他们的月供会陡然跳升。由于美国人不爱储蓄,缺少现金,如果猛然碰到这种巨额的调息,一定会出现集中违约。所以利息重设的时间表就是违约爆发的时间表,同样也就是金融危机发作的时间表。
根据2007年的经验,我们在2007年底提出2008年的6、7、8月三个月将是整个次贷危机剧烈升级的高峰期。因为在6、7、8月这三个月当中,会出现数百万家庭的调息高峰,而且规模远远超过2007年上半年。当时我们作出判断,到了6、7、8月这三个月一定会出现大规模的违约,集中大规模的违约将会导致整个固定证券市场定价体系的混乱。
这是我们对金融海啸第一波的一个主要的判断,就是认为是负债过度导致的支付危机。负债太重导致最后不能及时偿付,从而出现了违约,而违约导致了整个固定收益债券体系的定价系统发生了严重混乱,传导到了其他金融市场,引起了其他金融市场的暴跌。
欧易登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期货交易自动化论坛

GMT+8, 2025-9-17 20:58 , Processed in 0.110314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