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像现在好多保险公司,资本为民营资本,管理方式为国营管理方式,简直是瞎扯,两者的好处优势都没利用,尽胡搞。真搞不明白
最初由 substill 发布
[B]任何IT项目多少都有人的问题,一旦有人的问题,就难搞了。所以再好的系统,到了中国,也有水土问题 [/B]
不同意, IT项目本来就是人的问题, 项目要人来做, 做出来的产品要人来使用, 系统的流程需要人来制定......这些都和人有关系, 我现在还没有看见哪个项目和人无关.
既然涉及到人的问题, 我们不能加装问题不存在, 你可以躲过一时, 但问题总有爆发出来的时候, 我见过很多的项目都有这样的情况, 小事变大事, 最后把自己搞死.
各位发言都很精彩,也都有道理,但感觉似乎都还不完全正确.
个人感觉就ICBS本身而言,确实是个功能很强大的银行core system, 尤其是在产品定义方面,国内系统集成商的产品恐怕都难以相比. 至于与中信之间的差异, 个人感觉存在,但不是想象的那么严重.
[B]各位发言都很精彩,也都有道理,但感觉似乎都还不完全正确.
个人感觉就ICBS本身而言,确实是个功能很强大的银行core system, 尤其是在产品定义方面,国内系统集成商的产品恐怕都难以相比. 至于与中信之间的差异, 个人感觉存在,但不是想象的那么严重. [/B]
愿闻其详!
我觉得中信三代的失败在于:首先没有搞清楚我们到底想要什么样的一个业务系统;其次是领导决策时不仅没搞清楚我们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业务系统,而且致命的是也不知道IBM等到底能给我们什么样的系统的情况下上马了。可笑的是在项目扯了一年多的时候,业务部门,想要系统哪怕是介绍性的资料时,开发方的解释是,我们正在开发翻译软件,将E文翻译成C文,当时业务部门调侃说,若这个翻译软件真做出来,在中国卖这个翻译软件,一定比卖核心业务系统赚钱。业务部门轮回派人参加三代,个个垂头丧气的要求回去,因为他们实在搞不懂三代在干什么和将要干什么!
我了解到的一点情况,交通的核心系统开发与中信差不多同时开始,而现在交通全部数十个业务系统已经投产。交通使用的是国内的产品。
个人觉得,3代的愿望,如果是由业务部门提出来,或者说来自业务部门, 实施成功的机率会高一点。
总行业务部门有愿望,要求信科部门实施,然后信科部门再去找外部公司协作支持,这样的步骤才合理一些。
最初由 substill 发布
[B]任何IT项目多少都有人的问题,一旦有人的问题,就难搞了。所以再好的系统,到了中国,也有水土问题 [/B]
Yeap!

国际化是条必由之路!现在没有现实的威胁,也就没有动力。这种项目在一些小行可能更容易成功一些。不知道青岛商行的系统怎么样了?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