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交易自动化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5|回复: 0

转 欧债危机的原因和前景 - 比特币今日价格

[复制链接] |主动推送

285万

主题

285万

帖子

85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553716
发表于 2022-9-11 08:5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从希腊大选谈起
上周日6月17日希腊大选成世界瞩目焦点,各国央行等都做好最坏打算,结果是有惊无险。支持紧缩的希腊新民主党与泛希腊社会主义行动获得了超过半数的议会席位。这让欧盟以及世界主要经济体都松了一口气。希腊80%选民希望留在欧元区,激进左翼联盟及其选民也宣称不退出欧元,但是却反对继续紧缩即不愿继续还债。
债务危机爆发以来,在欧盟的逼迫下,希腊已进行了两年的紧缩。养老金及工资遭削减,青年人失业率超过50%,国民经济连续第五个年头陷入衰退,希腊底层民众被逼至生存的极限,对紧缩的愤怒如火山喷发。但在本次投票中,希腊民众变得更加理智,他们不愿希腊退出欧元区,不想希腊遭受一场灾难。
投票结果还表明,欧盟国家对希腊选民施加的压力产生了效果。40天之前的大选后,左翼联盟领导人齐普拉斯放话情愿退出欧元区也要与欧盟“决裂”,这让欧盟国家领导人十分紧张。希腊破产(=无序地债务违约)并退出欧元区必将对欧盟政治、经济、社会方方面面造成重大冲击。一个多月来,欧盟国家领导人接二连三警告希腊各党派,必须严格遵守已经达成的救助协议,继续推行紧缩与改革。就在投票前一天,德国《图片报》甚至刊登社论警告希腊选民说:“明天,你们有选举,但你们没有任何选择。”正是在这样的巨大压力下,更多希腊选民做出了艰难选择。
希腊进入议会各党派之间的组阁谈判将从18日起进行,新民主党领袖萨马拉斯有望出任总理,新民主党与泛希腊社会主义运动有望在本月28日的欧盟夏季峰会前组成联合政府,希腊破产并退出欧元区的风险可得到消除。
但舆论认为,在本次大选中,左翼联盟的得票率接近新民主党。这表明,希腊人反对紧缩的怨气并没有消除。因此,大选后的希腊新政府推行紧缩与改革时仍会遭到抗拒,希腊政治、经济及社会能否稳定仍有待观察。
我在5月20日上海同济大学一研讨会上说:希腊退出和不退出欧元区的概率都是50%。现在的结果是不退出,这主要是多方面互动的结果,即所谓“博弈”,如果欧元区其他国家没有对希腊施加很大压力,那么希腊选民很可能选出极左翼政党上台,现在的结果就是退出欧元区。
希腊退出欧元区对希腊自身和欧元区来说有利有弊,不过显然弊大于利,是双输的结局。不退出则是利大于弊。据估算,如果希腊退出欧元区,将给欧盟债权人带来超过3千亿美元的损失,已发放的救助基金将打水漂,此外还会有多米诺骨牌效应,给欧盟乃至世界金融市场的信心带来很大打击。对希腊自身经济在一段时间内也产生很大打击。目前希腊人普遍到银行去提现、挤兑,囤积商品(食品等)或出现以物易物,一部分人到国外谋生,一部分人到乡下种地。这在客观上是对以往希腊人过于懒散、缺少危机感和紧迫感的一种弥补、补偿。
二,欧债危机的开端和原因
自2001年以来希腊历届政府都掩盖真实财政情况,在2009年10月初希腊政府突然宣布,2009年政府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预计将分别达到12.7%和113%,远超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和60%的上限。全球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惠誉、标准普尔和穆迪相继调低希腊主权信用评级,希腊债务危机正式拉开序幕。随着主权信用评级被降低,希腊政府的借贷成本大幅提高。希腊政府不得不采取紧缩措施,希腊国内举行了一轮又一轮的罢工活动,经济发展雪上加霜,一直持续到今天。
深层次的主要原因,第一是欧元区从诞生开始就存在着结构性、体制性缺陷,这就是货币政策统一而财政政策还没有统一。这种情况在其他主权国家都不存在,比如我国、美国、日本等。美国和日本的主权债务都很高,但没有这种结构性缺陷,作为统一的主权国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统一的,可以相互协调,而欧元区则还没有做到这点,因为欧元区并不是统一的主权国家,而是由地区一体化组织即欧盟27国当中的17国组成,要向更加紧密的一体化方向迈进,就必须逐步上交有关的主权,包括财政收支的主权,最终把财政政策也统一起来。
第二是欧元区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包括经济结构、收入水平、财政实力、就业水平、经济周期所处于的阶段、国际收支结构及水平等等都不同。各成员国对政策的需求五花八门,欧洲中央银行的单一货币政策很难满足所有成员国的需要。譬如,经济过热的成员国需要紧缩的货币政策以抑制通货膨胀,而经济低迷的成员国则需要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又如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在欧元区外拥有广大出口市场的国家需要一个软欧元来推动区外出口,而西班牙、葡萄牙、希腊、爱尔兰等主要以欧元区内伙伴国为出口市场的国家则更期盼欧元更坚挺一些,以便吸引更多的区外的投资。欧元区面临一个高度集中的货币政策与情况各不相同的成员国的政策需求的尖锐矛盾。
具体来说,南欧国家劳动生产率、竞争力比德国及北欧国家低。欧元问世最初几年,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和希腊享尽了欧元大锅饭的好处。它们依托着欧元区稳定的金融环境和通畅的贸易环境,凭借着欧元区融资的便利和低成本,大幅度扩大投资规模,经济取得迅猛发展,成为欧元区经济的最亮点。大规模负债投资策略刺激经济快速增长。2001年至2007年间,希腊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接近4%,高于欧盟平均水平。然而,这个增长70%是靠借贷拉动的,而且社会工资水平增速一直超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每年高于5%,2008年甚至高达8%。工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相脱节,削弱了希腊经济的竞争力。
希腊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主要导火索。希腊在2001年达到了财赤率要求,加入欧元区。但希腊为了尽可能缩减自身外币债务,与高盛签订了一个货币互换协议。这样,希腊就通过货币互换协议减少了自身的外币债务,达到足够的财赤率加入欧元区。但通过与高盛所签订的协议,希腊必须支付给对方高于市价的高额回报。随着时间的推移,希腊的赤字率显然会走入低迷状态,进而导致了 2009 年的主权债务危机形成。
希腊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资源配置极其不合理,以旅游业和航运业为主要支柱产业。一方面,为了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并拉动经济快速发展,希腊对旅游业及其相关的房地产业加大了投资力度,其投资规模超过了自身能力,导致负债提高。2010年服务业在GDP中占比达到52.57%,其中旅游业约占20%,而工业占GDP的比重仅有14.62%,农业占GDP的比重更少为3.27%。加上2004年举办奥运会增加的91亿美元赤字,截止2010年希腊政府的债务总量达到3286亿欧元,占GDP的142.8%。另一方面,航运业的衰退对造船业形成了巨大冲击。即希腊的支柱产业属于典型依靠外需拉动的产业,过度依赖外部需求,在金融危机的冲击面前显得异常脆弱。
以上是欧债危机的主要原因,其他的原因是次要的,具体来说就是美国的金融危机,此外美国的信用评级机构也起了相当的负面作用。不过这些只是外部的、次要的原因,主要原因还是欧元区自身。过去流行“美国阴谋论”、说美国想把欧元整垮,现在很明显站不住脚,例如美国中产阶层4年以来财产缩水40%,如果说是美国的阴谋就无法解释。其实这更多是出于国内某些人的炒作,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无知。美国领导层不可能有统一的认识要整垮欧元,美国更不可能把欧洲、把欧盟当做敌人去故意拆台。
独立、有效、公正的信用评级机构对资本市场来说至关重要,是重要中介机构,履行管理信用的职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都在美国,是长期以来逐步形成的,欧洲和中国的信用评级机构的知名度、权威性远不够。目前金融市场全球化程度加深,但全球金融监管远不到位,也缺少真正全球性的信用评级机构。
一般说欧债危机是流动性危机,这是因为金融最突出的特点是流动性,即资金流不能中断。比如我们借款买房,总房款150万,首付50万,剩下100万分20年期付清,比如每个月月供即还贷3千元,如果突然发生某个意外,不能正常月供3千元,就是出现资金流动性问题。为渡过难关就要向别人借钱,解决暂时的流动性问题。一国政府主要靠税收取得财政收入,用来支出各项费用,如果支出大于收入就要发行国债,借钱度日,通常往往是借新债还旧债,进行周转,如果债务总额太高,财政收入又突然下滑,别人就不愿意借钱即不愿买它的国债,发债成本就上升(国债收益率即国债利率上升),出现恶性循环。所谓流动性危机其实就是缺钱,缺少收入。
三,解决欧债危机的办法
迄今主要采取救助计划。2010年5月欧盟财长通过一个总值7500亿欧元(相当于当时10000亿美元)的全面救助计划,成立一个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欧洲稳定机制(ESM)规模达5000亿欧元,预定2013年年中启动,将取代EFSF成为常设救助机制。欧盟可能将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及欧洲稳定机制(ESM)合二为一,并从中释放大量救助资金,以恢复市场信心。对于提早在2012年年中让常设救助机制启动的共识已经浮现。欧盟官员预计,加速启动ESM也可有望省下一笔钱将削减出资国额外债务385亿美元,其中德国将省下115亿欧元,法国86亿欧元。
此外就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都是注入流动性。
法国新总统奥朗德更强调促进经济增长,而不是一味紧缩。这和德国的主张发生矛盾。经济增长不能立竿见影,而紧缩是硬任务。这个矛盾还会持续下去。
欧盟委员会、法国等国强烈主张发行共同欧元债券Euro-Bonds或Euro-Bills,也称为“稳定债券”,目前主要是德国坚决反对,因为这意味着德国必须用纳税人的钱去堵其他国家财政赤字的窟窿,而南欧国家没有什么压力,不会去努力工作和节俭。不过现在也在寻找折中的办法,包括缩短共同债券的还款期和压缩发行数额,如果不按期还款则取消融资的资格,目的是达到符合德国基本法,让德国能够放心同意发行共同欧债作为渡过难关的办法之一。
四,欧债危机前景
2102年是欧元区多国偿债高峰,如果今年能挺过去,明年情况应该逐步好转,而且更重要的是此次危机推动欧盟一体化深化,尤其是必须着手实行财政领域一体化、财政政策的统一。
《里斯本条约》制定了欧盟退出机制(英国的疑欧派正酝酿退出欧盟),但没有退出欧元区的机制。欧洲有舆论提出应当设立欧元区退出机制。
此次危机虽可化危为机,坏事变好事,但另一方面也削弱了欧盟的整体实力和声望。德国著名国际问题学者桑德施奈德新书《欧洲成功地下行》(2011年出版)认为欧盟走下坡路是大势所趋,和总人口不断减少等都有关。而中国等新兴工业国家在走上坡路。当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欧洲的富有是多方面的,中国还差得很远。
有人说欧元区要崩溃(巴菲特、索罗斯),甚至有人说欧盟会垮台,其实这都不可能。不过此次危机确实拖累世界经济的复苏。
对中国的影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从目前来看是短期的和有限的。主要的影响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对出口的冲击,危机会导致欧元区2012年下半年增长下降。欧盟又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其目前占中国出口市场的比重约在18%至21%之间,如果来自欧盟外需下降,今年下半年中国出口情况不是很令人乐观。但随着欧洲债务危机得到控制,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就会降低。其次欧洲主权债务爆发,加剧短期资本流动波动性。欧债危机导致全球避险情绪加重,资金纷纷回流美元。中国面临的不是短期资本由流入变为流出,相反有可能中国会面临更加汹涌的短期资本流入。
欧债危机成为G20峰会的核心议题之一,甚至说“欧债危机绑架峰会议题”:
墨西哥总统卡尔德隆2012年6月18日表示,G20峰会的首要议题将是批准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增资以应对欧债危机。此次会议确定的“防火墙”规模将超过4300亿美元。中国宣布支持并决定参与基金组织增资,数额为430亿美元。(中国人民银行网站:2009年基金组织增资时我国承诺认购500亿美元的基金组织票据,截至目前仅购买了约57亿美元。此次我国仍将以购买基金组织票据的形式参与基金组织增资。这种增资承诺不是无偿援助,是基金组织在保证资金安全和合理收益基础上向我的借款。)
峰会实际上存在两派:美国总统奥巴马、法国总统奥朗德等经济刺激派与默克尔式紧缩主张,峰会很难达成多项具体政策措施
总而言之,欧债危机还远没有结束,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会持续一段时间,不过目前很可能已经接近最困难的时候,接近谷底,希腊情况最糟糕,可能危机持续的时间要长一些,至少几年时间。欧元区其他国家情况可能要好一些。对欧洲一体化的深化会产生一定推动作用。
欧易是什么
姓马的果然都不一般,马克思改变了我的哲学思想,马云改变了我的消费观念,马化腾改变了我的交流方式,马蓉改变了我对传统道德的看法,马航改了我的出行方式,马屁精是走向仕途的一盏明灯,马赛克阻挡了我对人类文明的探索,马斯克推荐狗狗币带我入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期货交易自动化论坛

GMT+8, 2025-9-17 22:21 , Processed in 0.073969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